当前位置:首页 > 手机资讯 > 正文

剧毒,小心误食!东源县食药安办、东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提醒

春季野生植物生长旺盛,有部分群众喜欢采挖购买野生植物用来泡制酒饮用或烹饪食用,在野外,有毒植物和其他植物往往交杂丛生难以分辨,此类行为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风险。

断肠草篇

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“断肠草”,它是植物界的“伪装高手”,经常缠绕和混杂在其他植物当中。

断肠草的花和金银花、黄花倒水莲特别相像。

断肠草的根又与五指毛桃的根十分相似,所以经常有人误采、误食。

那么应当如何辨别断肠草呢?

断肠草不属于任何一种植物的正式名称,而是各地民间用来称呼某些植物的俗名,其中最“声名显赫”的是钩吻,又名大茶药,全株有剧毒,主要的毒性物质是钩吻生物碱,误食者轻则呼吸困难,重则致命。钩吻中毒的临床表现以神经症状为主,主要包括呼吸麻痹、眩晕、言语含糊、肌肉弛缓无力、复视、视力减退、咽喉灼痛、吞咽困难、腹泻腹痛、口吐白沫、恶心呕吐等。

钩吻常见于村旁、路边、山坡草丛或灌木丛中,呈藤状爬行生长,且埋于泥土的根系发达,常与周边其他植物系缠绕共生,其花、根茎的形状与一些常用药材如“五指毛桃”“金银花”“金锁匙”等十分相似,对素来有采用中药材泡酒或煲汤饮用习惯的广东居民来说,可能因误挖钩吻根系或混入钩吻根系的树根,用于浸泡药酒或煲汤饮用而引起中毒,且类似案例不时发生。

野生毒蘑菇篇

我省常见的野生毒蘑菇类型;常见剧毒蘑菇种类有白毒伞(致命鹅膏)、灰花纹鹅膏、黄盖鹅膏白色变种、粘盖包脚菇、簇生沿丝伞(簇生黄韧伞)。

在广东地区,导致中毒人数最多的两种蘑菇分别是白毒伞(致命鹅膏)和铅绿褶菇,其中白毒伞又是毒性最强的。白毒伞的白色菌体幼时卵形,后菌盖展开成伞状,常在黧蒴树树荫下群生或散生,大量生长于春季温暖多雨的3~4月,5~7月也少量出现。

温馨提醒

在此,东源县食药安办、东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群众:

一、不要自行采食不明野生植物,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中药材、蘑菇。为避免食物中毒,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。集体聚餐、餐饮服务、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,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。在自制药酒和利用中药材煲汤前,一定要详细了解有关药材的知识,并从正规渠道购买药材,以确保健康和生命安全。

二、目前,对毒蘑菇、断肠草、湿米粉、木耳等中毒尚无特效疗法。一旦误食野生蘑菇、野生钩吻、米酵菌酸毒素等野生植物后出现疑似中毒症状,应尽早采用催吐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。同时,催吐后应尽快到医院救治,并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。不要私自服用所谓“解毒药”,以免延误救治,危及生命。就诊时最好携带剩余的蘑菇或野生植物、食品样品,以备进一步明确诊断。

三、要警惕中毒“假愈期”。部分病人经治疗后,急性胃肠炎症状逐步缓解甚至消失,给人以病愈的感觉,其实此时毒素正在通过血液进入肝脏等内脏器官,侵害了实质脏器,会在1~2天后病情迅速恶化,累及肝、肾、心、脑等脏器,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。所以,在中毒初期症状缓解时,仍应留在医院积极接受治疗,观察一段时间,确保病情稳定好转后再出院。




有话要说...